在全省水利系统贯彻落实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水利系统贯彻落实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0 09:42:22 字体大小:
 

 

   

2011914

 

同志们:

    9月2日,省委水利工作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继今年省委1号文件之后省委、省政府再次对水利工作作出动员部署的重要会议,规格高、内容实、影响大、效果好,必将载入治水兴湘的史册,成为全省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全省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水利部部长陈雷,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领导胡彪、黄建国、许云昭、于来山、杨泰波、陈润儿、路建平、郭开朗、陈肇雄、谢康生、蔡力峰、刘力伟、徐明华、韩永文出席会议。徐明华副省长作总结讲话,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长沙市、益阳市、郴州市、湘西自治州的主要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会上还印发了《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湖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成立湖南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湘发〔2011〕1号文件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水利系统贯彻落实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周强书记、陈雷部长、徐守盛省长、明华副省长在省委水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抓好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刚才,佩亚同志全面传达了周强书记、陈雷部长、守盛省长、明华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几位领导的重要讲话,认真总结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当前,全省水利系统要把传达和学习会议精神特别是周强书记、陈雷部长、守盛省长的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入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省委对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会议的精神上来,把目标和任务统一到省委的部署上来, 把行动和步调统一到省委的要求上来,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会议精神,在这里,我提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把握会议精神

    周强书记、徐守盛省长的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兴湘的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地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通过把握会议精神,充分认识水利发展形势,增强责任感。这次会议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水利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水利面临的形势令人鼓舞,这是水利发展最好的机遇期。作为水利人,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大局,切实增强责任感,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机遇至少有三个大的方面,第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突出了水利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周强书记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重大机遇和肩负的重大责任,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迫切需要,徐守盛省长强调要把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全省上下的“一号工程”来抓,并亲自担任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省政府对水利事业如此重视,对水利改革发展如此关注,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主动、扎实地做好水利工作。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认真履责的责任感。第二,水利改革全面提速。我省是全国水利改革综合试点省,水利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水利部、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以省人民政府名义印发,湖南水利改革发展路线图全面确定,水利改革从谋划阶段转入正式实施阶段,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改革三年出成果、五年见成效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责任感。第三,水利建设面临大投入、大建设的黄金期。省委水利工作会议明确“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建设要投入1471亿元,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农田水利、水生态建设与保护等薄弱环节,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是全社会的期盼,作为水利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增强扎实工作、争创一流的责任感,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是要通过把握会议精神,深刻理解省委关于水利的战略部署,增强使命感。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着力构建洞庭湖和四水流域防洪保安体系、全省城乡统筹的饮水供水安全体系、服务现代农业的水利保障体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资源水环境生态体系、廉洁高效的水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引领水利发展的技术人才支撑体系等六大体系,全面推进和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水价改革等五项改革。着力抓好“一湖四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进水利改革开放、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等六项重点工作。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任务艰巨,使命重大,是一项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搞好顶层设计,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科学谋划、统筹兼顾,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三是要通过把握会议精神,抓紧落实治水兴水重大政策,增强紧迫感。省委对水利改革发展做了全面部署安排,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把这些政策文件转化为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实际举措,关键是落实,所以,我们要全面增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增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紧迫感,增强执行省委水利工作政策措施的紧迫感。对会议下发的《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湖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湘发〔2011〕1号文件有关政策分工的通知》等具体政策措施,各地要严格执行,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对会议提出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支持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地也要成立水利改革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的领导和协调;对会议要求的要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建立健全适应省情和水情的水利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切实加强河湖管理,各地要抓紧调研,加强水利立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会议强调的要凝聚兴水治水的强大合力,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进一步掀起治水兴湘的热潮,各地要加强水利宣传引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发展的浓厚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有利条件,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

    在这次会上,明确提出了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要求通过5~10年努力,大力推进三个水利,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全面推进五项改革,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构建形成江河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湖南水利发展新格局。各地要按照省委、政府的部署安排,在水利建设、水利管理和水利改革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强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第一,突出水利建设重点。一是要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以洞庭湖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为重点,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五小”水利工程、骨干山平塘清淤扩容建设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发展,全面提高水利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以骨干水源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洞庭湖和湘江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切实保护湖南的青山绿水,全面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

    第二,突出水利管理重点。一是要突出水资源管理。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坚定不移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思路,坚持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运行管理。巩固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经费,有效实施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三是要严格水行政执法。切实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构、配强执法人员、配齐执法装备,突出抓好水利工程管理、河道湖泊采砂、涉河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水域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树立水利执法权威。

    第三,突出水利改革重点。这次会上印发的《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是指导我省水利改革的总纲领,按照方案的要求,今年年内要全面启动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入机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价形成机制等五项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特别是在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出经验、出成果,要通过改革,建立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落实工作措施

    当前,我们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省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全省水利系统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

    第一,要制定工作方案。把这次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各地一定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分阶段逐步实现,首先要抓好规划的制定,要按照守盛省长强调的,根据宏观形势变化的新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和全省水情、水系变化的新特点来完善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更好的指导水利工作走科学发展之路。其次要认真制定好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的工作细则,要把改革任务落实到人,改革责任落实到人,改革措施落实到人,各地要结合实际,选取一两个改革试点的突破口,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推动全盘改革取得成果。同时,各地还要重视水利宣传工作,多年来,许多地方在水利投入、水利建设和水利改革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总结推介,相互交流学习,掀起全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高潮。

    第二,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要根据周强书记、陈雷部长、守盛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省委1号文件任务分工方案,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工作措施。对会议提出的任务,要明确办结时限,实化工作措施,分解到部门、细化到项目、实化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工作负责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主要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1号文件和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出台一批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建立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实现水利发展新跨越,要充分发扬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怕困难、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树立水利系统的良好形象。要加强调研,倾听民声,掌握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凝心聚力干事业,在解决水利难题上下功夫,在突破薄弱环节上见成效,在惠及民生上出成果。尤其是在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廉政建设,抵制住各种诱惑,遵纪守法,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队伍安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扎实工作,振奋精神,全面投身到水利改革发展宏伟蓝图中来。

    第四,扎实抓好年度水利建设。今年我省已争取中央水利投资超过70亿元,建设任务相当繁重,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省委水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一手抓水利建设。一是要加强前期工作。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确保建设进度。当前要确保明年计划内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在9月中旬前全面完成。二是加强建设管理工作。9月下旬开始,全省将掀起一轮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热潮,与此同时,建设管理任务也将十分繁重,各地一定要严格执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招投标和建设监理制度,特别是在招投标上,一定要严格落实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若干意见》,一方面促进水利招投标的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一方面确保干部职工在招投标这个关键环节上不出问题。三是落实配套资金。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向党委、政府的汇报和有关部门的衔接,把落实水利配套资金作为贯彻落实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硬举措,在严格执行水利投入新政策上,千方百计保配套,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将省委水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与省委1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抓住关键环节,明确检查重点,对领导责任落实、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水利资金投入和配套、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推进、水利资金使用和监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已出台的具体政策贯彻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完成任务不打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9月20日至28日,中央检查组将来我省检查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和水利建设情况,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是这次检查的重点,各地一定要认真对待,扎实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五是抓好当前抗旱工作。从气象资料分析来看,后段时间抗旱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各地一定要加强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旱工作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要加强湘江流域调水补水、电站调度、应急水源建设等,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

    二、关于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工作

    这次省委水利工作会议,印发了《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各地一定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水利改革放在最为的突出位置,聚集一切力量,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水利改革,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里主要讲3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1、加快水利改革是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重点要求。今年,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加快水利改革是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并就水利投入、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基层服务体系、水价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都对水利改革工作作了专门论述,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健全基层服务机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这表明,党中央已经把水利改革工作放在了事关水利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量,将其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推进,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2、加快水利改革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省是水利大省,水情是最大的省情。近年来,全省水利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还存在机制不适、体制不顺、制度不严等体制机制障碍,严重制约水利改革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需进一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有效减轻洪涝旱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提升水资源供给和配置能力,提高社会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确保全省粮食生产安全;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这要求必须加快水利改革,通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关键,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需求。

    3、加快水利改革是水利部和省政府交付的重大任务。对于水利改革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强书记、守盛省长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专程赴水利部,与陈雷部长共同商定我省为全国水利改革试点省,全面开展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5项改革。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开展5项改革的综合试点省,加快推进水利改革,促进湖南水利发展,为全国水利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是省政府和水利部交付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都十分重视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和省委水利工作会等会议多次就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强调,周强书记、守盛省长和明华副省长数次督导、协调水利改革试点相关工作;陈雷部长先后多次对我省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作指示、提要求,并亲自参加9月2号召开的省委水利工作会议,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扎实开展加快水利改革试点。在省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修改完善,水利部、省人民政府已正式批复《试点方案》,省人民政府又予以印发,这标志着我省水利改革试点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好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不负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信任和重托。

   (二)准确把握加快水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关于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目的

    对于我省的水资源形势,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是我们顶着“水资源大省”帽子,但实际形势并不如全省水资源量总数表现的那么乐观,丰枯不均、过境水量大是突出特点,全省水资源总量1689亿方,国家分配给我省、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仅有336亿方,2010年全省实际用水量已达到323亿方;二是我省已面临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严峻挑战。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和洞庭湖四口河系地区频繁面临供水危机,城乡河流水环境状况堪忧,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缺乏有效保护,威胁用水安全;三是全省用水现状和水生态环境现状与我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要解决和改善我省的水资源问题,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同时,必须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

   (2)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着重强调的重点内容,目前已列入省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中央可能还会下发专门的文件,必须全力推进实施。我们开展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很多,任务繁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当前我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近期重点抓好城乡水务一体化、推进湘江流域管理和建立水功能区管理协调机制三项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涉及到部门职能调整,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难点。要着重把握三点:首先,理顺水务管理体制,组建水务局,并切实将相关涉水职能整合到位;其次是要健全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围绕提升水务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务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水务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优化水务发展环境和建立水务企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机制;第三是长株潭地区市、县在积极推进试点的同时,其他市州市、县也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改革工作,最终实现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被实践证明的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提升水资源管理实效的有力措施。但对于水务一体化管理,有许多同志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是水利部门整合了其他部门的涉水职能,其实不然。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是由地方人民政府组建一个新的部门,代表政府管理涉水事务,在业务上既对口上级水利部门,也对口上级住建等其他部门,不存在谁整合谁的问题。

    二是推进湘江流域管理。湘江是我省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最大,在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地位最突出,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也最为突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流域管理工作,周强书记提出实施“要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战略目标。流域管理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强化流域内水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主要是以自然流域为单元,对防洪、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一般是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协调机构,站在全流域的高度,强化流域内的行政区间的协调,站在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强化部门间的协调,实现全流域防洪统一调度、水资源统一配置、入河污染排放统一控制、岸线水域统一规划利用和保护。通过实施流域管理,可有效解决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选择在湘江推进流域管理。推进湘江流域管理,要注意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出台《湖南省湘江管理条例》,并切实抓好条例执行;二是科学编制湘江流域管理规划,为管理提供依据;三是理顺流域管理体制,成立管理委员会及办事机构,强化部门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调,形成流域管理合力;四是坚持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建立流域防洪与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域生态补偿、河道采砂管理、占用水域管理等管理机制,统筹管理流域内水资源、水环境、防洪及河流岸线等事务。通过实施流域管理,使湘江流域水资源、水环境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实现湘江流域“河流安澜、两岸秀丽、水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目标,为实现“打造东方莱茵河”重大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三是建立水功能区管理协调机制。主要是着眼于强化地表水资源保护,着重建立四个方面的机制:一是建立水功能区划机制,全省河流、湖泊的地表水功能区由省、市、县分级进行划分,经批准的水功能区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原则上每5年调整一次;二是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机制,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强化水利和环保部门在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协调配合,全面加强水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等方面的合作;三是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划定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四是建立水资源安全协作机制。主要是水利和保护的联系会议制度、枯水期水资源调度会商机制以及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等。

   (3)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机构设置、职能调整等管理体制理顺问题和多项相关的机制建设问题,需要各市、县去大力落实,如何落实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深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方面。要充分利用试点方案已由省政府正式印发的契机,积极将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大与编办等部门的衔接力度,积极与城建等有关部门的沟通。长株潭地区各市、县(市、区)均要成立水务局,要进一步理顺机构,切实将职能调整整合到位,并建立健全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努力使水务管理机构具有高效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务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样板。其他各市州也要根据方案的要求,参考长株潭地区改革的经验,尽快开展试点工作。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认真学习总结省内经验以外,还要多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既要使水务改革改的成,又要改得好。

    2)推进湘江流域管理方面。首先湘江流域内各地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推进湘江流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和参与湘江流域统一管理工作。其次,流域内市、县要在流域管理更加宏观综合、区域管理更加微观具体原则下,在区域管理服从流域管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区域的水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湘江流域管理中涉及的机制建设,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制度、流域防洪与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河道采砂管理机制、占用水域审批及补偿机制以及水行政执法机制建设等,需要市、县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落实;第三,河道采砂管理机制等湘江流域管理中涉及的这些机制的建设并不仅限于湘江流域。流域管理工作也不仅限于湘江流域,其他地区一些流域也可以进行探索开展。

    3)建立水功能区管理协调机制方面。当前,要着重做好有关基础性工作。各市、县要按照权限,在做好区域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对划定的水功能区要进行划界,并立碑标识;要按权限严格核定水功能区的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要积极参与水功能区监测站网建设,加强水功能区水质、水量监测。

    2、关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1)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目的

    98大水以来,我省抓住中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机遇,认真贯彻国家投融资政策,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水利投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投入达到43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4倍,有力支持和保障了全省水利建设。但是,与交通、能源、电力等其他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相比,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明显滞后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5~10年,要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完成洞庭湖治理、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四水流域防洪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十大水利建设重点任务。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就需投入1471亿元。

    但对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目前水利投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规模偏低,水利建设融资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兴修水利积极性不高,水利投资规模明显偏小,不能满足和保障全省水利建设投资需求,还无法筹措 “十二五”期间全省水利建设所需的1471亿元。因此,必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形成有利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投入机制。

    (2)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群众参与”的改革原则,我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为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利建设融资机制和农民兴修水利激励机制。简单地讲就是政府多投点、市场多融点、农民多筹点,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群众参与”的水利投融资格局。

    1)关于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其投入主体应当是政府。因此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我省水利公共财政投入主要有4大措施:一是保持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持续稳定增加。自2011年开始,以年度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数据为依据,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水利建设投入的增幅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步。二是土地出让收益中足额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月1日,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下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我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市、县计征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省级统筹20%,以化解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三是调整和完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8月30日,《湖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已出台,关键是要严格执行该办法,加大征收力度,规范基金管理。四是充实、完善水利规费征收政策。适时调整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水利规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并加强征收管理。

    2)关于建立水利建设融资机制

    水利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加快水利事业发展,仅靠公共财政投入还不够,应建立市场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水利建设融资机制,搭建水利融资平台是重点。考虑到我省实际情况,《试点方案》中明确设立省级水利融资平台公司,并鼓励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方政府成立水利融资平台公司。这就表示,各地可视本地情况,自由选择是否设立水利融资平台公司,水利建设任务重、地方政府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参考省里模式设立水利融资平台公司。同时,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运用财政贴息、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收益权质押贷款、设备设施融资租赁等优惠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信贷资金。

    3)关于建立农民兴修水利激励机制

    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激励措施主要有三项,一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用于农业生产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农民筹资筹劳;二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投向水利建设,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多筹多补、多干多补;三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对以筹资筹劳为主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筹资筹劳主体所有,维护投入主体的受益权

    (3)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事关我省今后我省水利发展发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具体的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涉

    及发改、财政等不同部门,需要政府投入真金白银,需要政府倾斜照顾。因此,各地要主动向党委和政府汇报,同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争取的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确保各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水利建设投入的增幅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步

    2)努力搭建水利融资平台。建立水利建设融资机制,搭建水利融资平台是重点。通过“筑巢引凤”,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增加水利投资规模。根据《试点方案》要求,省级将成立水利融资平台公司,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水利建设任务比较重、市场外围条件比较好的市县,可参考省里模式设立水利融资平台公司。同时,各地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以水利融资平台公司为承贷主体,研究提出水利项目贷款规模、贷款方式、还款来源、资金投向等方案和财政贴息办法。

    3)设法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理应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自从“两工”取消后,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渠道受阻,积极性受挫,农村水利建设和工程管护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各地要设法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充分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意识到搞好农田水利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自己的责任,有义务、有甜头兴修农田水利。主要是落实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筹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维护农民筹资筹劳建设水利工程的受益权等三项激励措施。

    3、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1)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目的

    目前,我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不高,项目管理公司提供项目管理专业服务、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机制缺乏;二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基层水利部门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管理等力量难以满足大规模和点多面广水利建设的需要;三是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未建立农民群众自主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督及管护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四是水利建设市场不规范,出借资质、围标串标、非法转包等问题较为严重。

    同时,我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工程产权不清。多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模糊,产权界定困难,造成建管脱节、管用脱节;二是管理主体不明。绝大部分小微型水利工程没有落实管理主体,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以及防洪保安等责任无法落实;三是管护经费缺乏。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到位率低,小微型水利工程维修管护没有投资来源,多数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四是管理和保护机制不健全。确权划界这一水利工程管理的基础工作未实质性开展,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界限不清,权属不明,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管理不严,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依据,难以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大量小型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出现了管理主体缺位、管理费用缺乏等情况,“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现象比较严重,农田水利设施损毁、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今后10年,将是水利建设高峰期,也是建设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的阶段,亟需通过改革,加快建立制度完善、监管有效、市场规范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以适应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日益繁重的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任务。

   (2)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1)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我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和不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从4个方面入手:一是大中型水利工程试行工程总承包和代建等新的建设管理模式。重点试行工程总承包或代建制,选择专业性的公司参与新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促进水利建设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二是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实行集中管理。以县级区域为单元组建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作为项目法人,承担本地区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责,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实现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分离;三是积极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建立“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村民自建、民主管理、政府验收”的建设管理新机制,引导群众筹资投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受益农户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建设责任主体从政府到受益农户的转换;四是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健全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和加强招投标管理。

    2)关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

    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深化和巩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健全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与用水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改革措施有5个方面:一是明晰工程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和配套制度,明晰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二是明确管理主体。按照工程规模和类别,主要分大型水利工程、中型水利工程、堤防工程、小型水库及其他小型水利设施等,分别明确工程的管理主体,并落实管理责任。三是落实管护经费。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为主,将“两费”支出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足额安排资金。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省里出台管理和维护经费补助政策,明确筹资方式、补助标准和管理体制,重点要建立小型水库管护员制度,各级政府要在财政性资金中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四是健全保护机制。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强化水利工程设施保护,将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审批作为开发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建立水利工程占用审批及补偿机制。五是推进规范化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考核,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3)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的工作要求

    1)关于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实行集中管理。实行集中建设管理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这一次能够写入到方案中,十分不易。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开展建管中心组建工作,提出建管中心的组建方案,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任命项目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关于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对于这种新的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是目的,村民自建是核心,政府指导是前提。村民自建绝不意味着政府或者水利部门可以不管,相反,监管的责任更大,对水利部门的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市、县水利部门在推进实施这一新机制的同时,水利部门必须把好规划设计关、技术指导关和监督管理关,提高相应的管理能力,确保工程投资效益。

    3)关于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8月16日,省水利厅、发改委、监察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意见》,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已在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文件中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采用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以及建立预选承包商制度等是落实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要坚决的贯彻落实。

    4)关于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市、县要按照方案的规定,尽快明确本辖区所有水利工程的主管单位、运行管理单位以及防洪和运行安全责任单位、责任人。要注意明确农民在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农民的管理维护责任和义务,引导农民自觉担负起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

    5)关于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省里将会出台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经费补助政策。市、县要按照办法,抓好落实。各级政府都要在财政性资金中设立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专项补助资金。小型水库管护员制度,要严格按照“以钱养事”的原则,签订管护责任时间内的责任书,不签聘用合同。

    4、关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

   (1)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目的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迎来新的水利建设高潮,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以及农村涉水事务的组织和协调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得到了一定加强,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一是农村水利服务机构设置缺位。全省乡镇水利站建设滞后,部分市、县撤并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推进缓慢、数量偏少。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缺位。乡镇水利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科学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管理不规范,成效不明显,不能承担村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的重任。三是农村涉水事务的组织和协调缺位。由于机构建设的滞后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致使大量基层水利工作无法开展,组织、管理和协调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河道管理、水事纠纷调处等工作严重缺位。我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新一轮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亟待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职责职能,理顺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建立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2)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

    我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乡镇水利站和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及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水文站(点)等机构。本次改革是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乡镇水利站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1)乡镇水利站改革。按照《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条例》规定,乡镇水利站具有 “组织、指导、协调本辖区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的法定职责。本次改革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乡镇水利站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的基础上,将乡镇水利站定性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乡镇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执行机构,担负组织、指导、协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等农村水利公共事务管理等职责,通过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完善保障机制,全面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主要是以乡镇为单元,在乡镇公益性事业站所限额内,单独或者综合设置乡镇水利站(综合设置的加挂水利站牌子),建立覆盖全省每个乡镇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进一步理顺县级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水利站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工作量,综合考虑乡镇灌溉面积、水利工程数量等因素,科学核定水利站人员编制;在深化人事改革、精简队伍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各项经费,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2)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是以村或灌溉区域为范围,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实行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农村用水户协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非营利性的群众性社团组织。经过省内外实践,这种农民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服务的管理模式,能够能极大地发挥受益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对大量村级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管护,能够对农民灌溉用水进行组织和协调。本次改革是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将农民用水户协会定位为村级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的主体,按照“积极稳妥、注重实效、政府指导、农民自愿、自主管理”的原则和“一村一会”的组建形式(或结合具体情况,以一库、一塘、一堤、一厂、一站一会及以水系、渠系为单位等形式组建),规范组建程序,明确职责与任务,规范运行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加大财政奖补,大力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关系到机构定性、人员定编、经费落实等重点、难点,各地要按照《试点方案》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改革方案,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

    1)关于乡镇水利站建设。各地要按照《试点方案》以及《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条例》和《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积极向党委政府以及人事编办等部门汇报衔接,全面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着重把握4个重点:一是在机构设置上,各地要抓住这次改革契机,在乡镇公益性事业站所限额内,单独或者综合设置乡镇水利站,建立覆盖每个乡镇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二是在管理体制上,各地要按照管理职责分工,结合工作需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乡镇水利站人员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以及新进人员的招录工作;负责乡镇水利站的人员经费和资产管理;协同乡镇任命乡镇水利站的负责人。三是在机构性质上,要将乡镇水利站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明确县级财政将水利站人员工资、补贴和日常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财政全额负担。四是在机构职能上,要强化乡镇水利站的服务职责,要使其能够切实履行农村水利公益性管理服务职能职责,指导各类企业、个人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农村水利服务。

    2)关于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各地要切实认识到农民用水户协会是村级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的主体,是新时期农民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服务的有效管理模式,加大对农民用水协会的加强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重点是要加强农民用水协会组建的指导,各地原则上以“一村一会”的形式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但也不拘泥于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工程、以水系为单位等形式组建;加强对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管理的服务引导,简化程序、减免费用、主动服务,大力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加大对农民用水的财政扶持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对农民用水协会的扶持政策和标准,按照农民用水户协会所管理的工程大小或灌溉面积适当给予运行管理及工程维护费用的补助。各地及时帮助解决农民用水协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社会地位,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5、关于水价改革

   (1)水价改革目的

    今年中央1号文件将水价改革作为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这是基于我国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而作出的重要决策。由于我省地处南方丰水地区,“湖南不缺水”的观念比较严重,社会节水意识比较淡薄,用水效率和效益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全省资源和环境压力与日俱增,节水对于“缺油少煤”、减污形势严峻的湖南十分重要,节水就是节能,节水就是减排。水价作为调整水供求关系、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最核心的经济杠杆之一,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对于保障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出发,有必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以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2)水价改革的重点内容

    我省水价改革是根据水的商品属性,在强化用水定额管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市水价、农业水价和农村集中供水水价改革,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水价形成机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一是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明确提出将用水定额标准定位为强制性省颁标准,作为各地区及各行业开展用水管理和水价改革的重要依据,并定期对《湖南省用水定额》进行修订,由各级水利部门负责用水定额实施监督。

    二是深化长株潭地区城市水价改革。以长株潭3个城市为重点,率先推进城市水价改革,对城市非居民用水推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保障居民基本需求、抑制超量消费、遏制奢侈浪费。待长株潭地区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其他地区推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开展城市水价改革。

    三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核定农业供水水价,加强水费征收管理,实行农业用水补贴机制,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并明确以铁山灌区、黄材灌区、官庄灌区等3个大型灌区为试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四是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改革。重点是要科学核定供水价格,完善水费计收方式,落实税收和电价优惠政策,以保障集中供水工程长效运行。

   (3)水价改革的工作要求

    受我省水资源相对丰富和整体节水意识不强影响,目前在我省推进水价改革难度较大,动力明显不足,但从长远来看,又必须积极推动水价改革。因此,各地水价改革应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势,充分吸取省内外水价改革的先进经验,稳步推进,有序推进。

    1)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方面。我省2008年出台了《湖南省用水定额》,作为推进性标准,本次改革明确将其定位为强制性标准,这是水价改革的亮点之一。作为我们水利部门,关键是要抓好用水定额的实施监督工作,想办法如何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以保障用水定额真正实施到位。

    2)深化长株潭地区城市水价改革方面。城市水价改革原则上是以长株潭地区为试点,率先推进,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但是,各地根据自身需求,条件成熟的也可先行开展。对于城市水价改革,关键是做好非居民用水中用水定额用量的核定和居民生活用水水量基础的确定,这是调整和改革水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水利部门的责任。下一步,厅里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用水户用水定额用量核定的具体办法,市、县水利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

    3)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面。该项改革关键要做好三点:一是要科学核定农业供水终端水价,把帐算清。要按照《试点方案》确定的管理权限,切实做好农业供水价格的核定工作,测算出水利工程的终端水价,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打好基础;二要改革水费计收机制,把水费收上来。要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完善国有水利工程加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费计收体制,改变目前国有水利工程水费征收成本高、难以收到位的不利局面;三要开展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积极开展铁山、黄材和官庄3个大型灌区的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灌区所在的市、县水利部门要加快做好3大灌区的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用水计量设施安装,为综合试点创造条件。同时,如果其他灌区条件成熟,也可适时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工作。

    4)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改革方面。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供水工程有人管、有钱管、能管好,保障长期发挥效益。此项改革,一方面,市、县水利部门要积极与物价部门衔接,按照“补偿成本、保本微利”的原则,科学核定规模以上工程的供水价格,已建成的要尽快完成核定,以后建设的建成一处核定一处。另一方面,在实行计量收费的基础上,市、县水利部门和供水管理单位要探索既有利于水费收缴、又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水费计价方式,不一定拘泥于何种形式,只要能够使供水工程长效运行、让老百姓长久受益就行。

   (三)切实落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要组建班子。水利改革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及时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确保水利改革工作有力推进。首先,市、县水利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和政府做好汇报,参照省里的模式,尽快组建由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水利改革领导班子,负责指导水利改革工作的实施。其次,各级水利部门要迅速组建水利改革工作班子,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主要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水利改革各项工作。

    二要明确目标。各地要深入研究《试点方案》,对照《试点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注重特色,科学制定适应本地区水利改革发展需求的具体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目标任务,确定改革的具体步骤和工作要求,明确需出台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并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把水利改革任务层层分解,把工作责任层层落实,确保事事有人抓落实、有人管到底,确保水利改革有序推进。

    三要加强协调。各级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力度,引起党委、政府领导重视,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要积极做好与发改、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特别是要针对改革中涉及重大政策调整、机构、人员、经费等难点问题,要争取市、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出面协调,以获得更多支持、取得最好效果。

    四要加快推进。要按照《试点方案》确定的改革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本地区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全力抓好机制创新、政策制定、资金落实等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性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要有所突破,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实现,建立与自身水利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改革活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

    五严格考核。在水利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将由各级政府严格组织开展水利改革工作责任考核,省、市、县层层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和总体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水利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凡是考核不合格的将相应核减上级投资。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